桑蚕的生活习性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特性。首先,从孵化出的蚁蚕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必须入眠,蜕去旧体壁后到下一个龄期,再继续生长发育,经过几次蜕皮后,老熟并吐丝营茧,完成变态,以卵越冬。在幼虫期不同发育阶段其生活习性也差异很大。
一 眠、变态、化性、滞育、吐丝营茧
眠 是桑蚕的生理特性之一。各龄桑蚕食桑70%左右便具有就眠能力。就眠前,食桑停止,排空肠内食物残渣,吐丝将腹足固定在蚕座上,头胸昂起,静止不动,便开始入眠。入眠后经3~4小时,在头胸部交界的背面体壁下出现淡褐色的三角形新头部,这时为熟眠。就眠后再经20小时(4眠约经30小时)左右,新皮形成,旧皮从头胸部交界处裂开,蚕体向前蠕动,蜕去旧皮开始进入新的龄期。
变态 桑蚕经过4次蜕皮,要发育为成虫,还需经过化蛹和化蛾2次蜕皮。由于这2次蜕皮后,桑蚕的外部形态、内部构造及生理机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,因而称为变态。
化性 是指桑蚕在自然条件下一年内完成的世代数。分为一化性、二化性、多化性。
滞育 在一切生活条件正常的情况下,蚕卵胚胎发育停止呈现不活跃的状态。
吐丝结茧 液状丝物质从吐丝孔吐出后,经牵引和凝固作用形成茧丝纤维。蚕在吐丝时由于头胸不断地左右摆动而将茧丝纤维胶着成茧层。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,熟蚕经过50~60h即可吐丝完毕,然后在茧中化蛹。茧对变态起保护作用。
二 桑蚕的生理特性
习惯上把1~3龄蚕叫小蚕(稚蚕),4~5龄蚕叫大蚕(壮蚕)。稚蚕期和壮蚕期的生理特性区别十分显著。
1、 稚蚕的生理特性
⑴ 稚蚕对高温多湿的适应性强。蚕体水分和热量的散发,主要是通过皮肤和气门来实现的。稚蚕单位体重的体表面积大,因此散热面积也相对大。稚蚕的气门对体躯的比率较大,稚蚕的皮肤薄,蜡质含量少,体内水分容易散发。稚蚕体温一般较室温低0.5℃左右。因此,北碚桑蚕种在生产中利用稚蚕对高温多湿适应性强的生理特点,在稚蚕期用较高的温湿度饲育。同时在多湿环境下桑叶容易保鲜,使蚕吃饱吃好,体质强健。稚蚕对低温多湿抵抗力弱,在低温多湿条件下不仅瘦小,影响蚕茧产量,代谢作用缓慢,发育延迟,而且蚕茧产、质量降低。对冷湿抵抗力1龄最小,此时遇冷湿,疏毛率降低。3龄抵抗力稍大。稚蚕对干燥抵抗力弱,在干燥环境下,桑叶易萎凋,蚕儿食下量、消化率都下降,个体间发育不齐。第1龄影响最大,尤应引起注意。因此,稚蚕适宜在25℃以上的高温及80%以上的多湿环境中饲养。
⑵ 稚蚕对CO2的抵抗力。稚蚕由于呼吸量小,且气门与体表面积之比大于壮蚕,气体交换比较容易,对C02的抵抗力比壮蚕强,因此,北碚桑蚕种在生产中采用覆盖饲育或密闭饲育。小蚕覆盖饲育或密闭饲育时,只要适当注意换气,对蚕的健康并无影响。在蚕室内产生的不良气体除二氧化碳外,还有一氧化碳、二氧化硫、氨等,都是对蚕有毒的气体。尤以稚蚕抵抗力弱,容易中毒。为此,稚蚕饲育期应注意适当换气,此外也应避免接触农药、烟草等,防止中毒造成不必要的损失。
⑶ 稚蚕对饲料营养要求高。稚蚕生长发育比壮蚕快,特别是第1龄蚕生长最快。蚕体重在1龄期增加12~16倍,2、3龄各增加约6倍,4、5龄仅增加4~5倍。单位时间内的成长速度,稚蚕期远比壮蚕期快。由于稚蚕期(特别是1龄)迅速成长,对桑叶质量要求高。因此,北碚桑蚕种在生产中严格选用含蛋白质、水分丰富、碳水化合物适量,又比较柔软的适熟桑叶,以适应其迅速成长的需要。及时扩大蚕座面积,防止蚕儿拥挤和食桑不足。
⑷ 稚蚕对病原物的抵抗力弱。蚕体对各种病原物的抵抗力,随蚕龄的增大而增强,1龄期最弱,5龄期最强。据调查,蚕对软化病病毒的抵抗力如果把1龄蚕作为1,2龄蚕则为1.2倍,3龄蚕为3倍,4龄蚕为13倍,5龄为10000~12000倍。因此,北碚桑蚕种在生产中稚蚕期特别注意消毒防病,防止病菌感染,特别注意稚蚕室及其用具的彻底清洗消毒和饲养期间的防病工作。
⑸ 稚蚕眠起快,活动范围小。稚蚕眠起快,活动范围小,眠起齐,眠期经过时间短,因此,北碚桑蚕种在生产中眠起处理及时,加眠网和饷食宜早不宜迟。
2、壮蚕的生理特性
壮蚕与稚蚕相比,由于体面积与体重之比,气门面积与体面积之比,其比例都比稚蚕期小,加之随着食桑量增加体表的蜡质层逐渐积累增厚,由体表和气门散热和蒸发体内多余的水分壮蚕比稚蚕困难。若壮蚕长期接触高温多湿的饲养环境,常常因阻碍体热和水分的发散而引起生理障碍,使蚕体温增高、脉搏减少、食桑缓慢,新陈代谢随之减弱,蚕处于苦闷状态;从桑叶中吸收来的水分随蚕龄增加而增加,在多湿环境中蚕体内多余的水分由于从体表和气门排出不畅,则增加由粪便带出的排水量,这样不仅不利于肠壁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吸收,而且使相当多的无机盐随粪便中的尿液排出体外,使蚕体体液渗透压下降,体液pH值降低,蚕体陷入虚弱,容易诱发蚕病。多湿再加上高温(25℃以上),形成闷热的条件,随着温度升高蚕的正常机能更加下降,更易诱发蚕病。
壮蚕期丝腺成长快,是形成绢丝物质的重要时期,茧丝在蚕未吐出之前为丝液(绢丝物),存在于蚕体腔中1对丝腺的腺腔中,其主要物质是蛋白质,是由饲料营养中氨基酸通过丝腺细胞内酶的作用而形成和分泌的。蚕体从饲料中吸收的蛋白质、氨基酸有50%左右用来合成丝物质。蚕吐丝量多与少或茧层的厚与薄,主要取决于蚕丝腺尤其后部丝腺的长度和重量。而丝腺的成长主要在壮蚕期,尤其是在5龄期急速成长,至熟蚕时丝腺重占蚕体重的40%以上,几天之内,丝腺增重数十倍,成为熟蚕体腔中最大、最重的器官组织,占据了体腔的大部分。然而在5龄以前的1~4龄期,丝腺成长都相当缓慢,其重量仅占体重的5%。调查证实,丝物质的70%是在第5龄第3日以后到上蔟之间形成的,其余30%则来自第5龄初期以及以前的养分。所以第5龄的营养条件对丝蛋白形成极为重要。壮蚕期绢丝腺成长快,用桑量相应也大,其中5龄用桑约占全龄用桑的85%,因此,为确保大蚕正常生长发育,充分形成丝蛋白,按质按量及时做好壮蚕期的桑叶供应工作。大蚕呼吸、排泄量大,对二氧化碳抵抗力弱,壮蚕期要求蚕室宽敞,蚕座适当稀疏,促使蚕室、蚕座通风透气良好。